青年记者

综合新闻

建团百年·100个团史故事55|张海迪成为广大青年学

来源:青年记者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19

80年代,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,传统的观念和价值受到冲击,“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”,广大青年迫切需要一个新时代榜样。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团中央、团省委的大力推动下,张海迪的事迹震撼了千万青年,张海迪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,成为改革开放后最具影响力的模范人物之一。

张海迪5岁时,因患脊髓病造成高位截瘫,导致身体胸部以下全部瘫痪,从此开始自学知识。15岁时跟父母到聊城莘县农村后,她坚持给村里的孩子教书,并自学针灸,义务为他人治病。后又自学多门外语,还学过无线电修理,自198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。十几年的时间里,她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同疾病作顽强斗争,刻苦自学文化知识,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外语著作,先后出版长篇小说《轮椅上的梦》,散文集《鸿雁快快飞》、《向天空敞开的窗口》、《生命的追问》,翻译作品《海边诊所》、《丽贝卡在新学校》、《小米勒旅行记》、《莫多克——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》等多部作品,荣获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、全国“五个一”工程图书奖等称号。

1982年11月11日,为表彰张海迪同志的先进事迹,团省委在济南隆重举行“模范共青团员张海迪同志命名表彰大会”,并作出决定,号召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向张海迪学习,得到了全省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。1983年3月7日,团中央下发《关于授予张海迪“优秀共青团员”称号和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》,号召全国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向张海迪同志学习,学习她正确对待人生,树立崇高的理想,像她那样“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,就要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”;学习她把“广博的知识当成精神的营养”,像她那样刻苦自励,百折不挠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,为祖国“四化”贡献力量;学习她忘我无私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,像她那样“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什么,而不是多索取什么”。3月17日,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张海迪报告会实况录像,在全国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。4月15日,团中央、中共山东省委给党中央提交《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》,5月9日,中共中央批转了团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报告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、邓小平、李先念、陈云、彭真、邓颖超、徐向前、聂荣臻分别为张海迪题词,号召向张海迪学习。随后,张海迪事迹展览在济南、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,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年的热烈欢迎。同时,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和团中央的安排,由团省委组织的“山东省张海迪事迹报告组”在山东、天津、北京、河南等地巡回报告,学习张海迪活动热潮进一步掀起。1983年张海迪被全国妇联授予“三八红旗手”称号;1989年中宣部授予她“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”荣誉称号;1990年,团省委授予她首届山东省“十大杰出青年”称号;1993年张海迪通过了考试及论文答辩,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。同年5月3日,团省委在济南隆重举行了“纪念五四运动74周年暨老一辈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十周年大会”。省城各界青年2000余人参加了大会,张海迪在会上做了精彩感人的报告,省委副书记马仲才在会上讲话,省里的领导同志徐建春、吴爱英、王祖农等出席了纪念大会,张海迪的社会影响得到进一步扩大。

记者 刘云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