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年记者》
原标题:帮助迷途青年重回生活正轨
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泗门人民法庭副庭长 夏新波
“夏法官,是您的疏导让我有勇气可以揭开这块‘伤疤',我终于可以回到父母身边了,谢谢您!”2022年2月中旬,晓琳结束了两年的漂泊生活,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法院,主动履行了一万元的欠款。
2021年底,我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,案件金额不大,只有一万元,但通过翻阅起诉材料,我发现被告晓琳年龄尚小,推算应该还是个大学生,脑中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遇到“套路贷”了?
当我拨打晓琳电话试图了解情况时,电话虽然畅通,但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,这表示晓琳是有意不接电话。无奈之下,我只好另寻他路。
根据原告提供的地址,在当地村干部、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的协助下,我找到了晓琳父母家。当我将晓琳欠款被诉的事情告诉她的父母时,晓琳母亲一下子慌了神。她告诉我,晓琳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,平常也不怎么接电话,偶尔打电话回来也就是报个平安。
“法官,钱我们会帮她还的,我们现在只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回家。希望你能帮我们找回女儿。”晓琳母亲的请求,让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倍感心酸,更坚定了我要找到晓琳带她回家的想法。
回到法庭后,我通过各种送达手段联系晓琳,并寻求相关部门协助。我不甘就此放弃,尝试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与她沟通,没想到真的得到了回应。就这样,我与晓琳开始了线上沟通,通过一条条的短信,我终于了解到了堵在晓琳回家路前的那道“墙”。
原来,多年前,还在就读高中的晓琳为了应付恋爱开销,向本案中的原告杨某借款一万元。但是,仍在读书的晓琳没有还款能力,此事也不敢向父母提及,昔日的恋人也在不久后分手。为此,满心愧疚又无助的晓琳选择了辍学并离开余姚市,去江苏省打工还债。其间,晓琳自觉无颜面对父母,从此就再也没回过家。
面对晓琳心中的纠结,我将其父母的担忧和思念告诉晓琳,为她厘清了法律责任,并宽慰她这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曲折,以此疏导晓琳。最终,晓琳同意回家,表示将勇敢地承担自己所应该担负的责任。
几天后,晓琳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法院,主动履行了欠款。同时,针对晓琳提出的其他几起尚存的债务纠纷,我也当场帮她联系了债权人,促成与各方达成和解协议。
一万元的欠款相比于其他经济纠纷数目并不算大,但晓琳却因为内心的愧疚与害怕,将这件事堆砌成一堵阻碍她回家的“围墙”,看成一条因年少轻狂不能回头的路。青春的“错途”是不慎拐错的街角,法律不只有惩恶扬善,更有责任拉回那些错位的人生,让迷途青年回归正轨。
(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郑珊珊/整理)(余建华 郑珊珊 整理)
(人民法院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