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年记者》
被害人年龄、受教育水平以及经济基础不尽相同,但骗子们都抓住了他们各自特点,量身定做话术和圈套。
--记录者:黄莎
2021年我有个明显的感觉,看到的关于诈骗案的报道实在是太多了,套路繁杂让人防不胜防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、损失最大、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。
在此背景下,2021年10月,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(草案)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这是我国首次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专门立法,标志着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正式进入国家立法程序。
我2021年采访的案子中,诈骗案的比重最大。在这几起诈骗案中,被害人年龄、受教育水平以及经济基础不尽相同,但骗子们都抓住了他们各自特点,为被害人量身定做话术和圈套。
年轻,不代表能识破一切骗局
作为刚入行的新记者,有一起诈骗案令我印象深刻,案中的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我的同龄人,他们分别是经验丰富还有前科的骗子、初出茅庐就被骗的大学生。
这起诈骗案的被告人实施诈骗时不过22岁,因为手头紧,他在一个App上以剧组副导演的名义招募演员,再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、买保险等理由让对方转钱。
由于被告之前确实在剧组工作过,他在骗人过程中表现得很“专业”,言语之间都彰显了行内人的身份,很容易便取得被害人的信任。
此案中,被骗的都是社会阅历尚浅的年轻人,他们作为求职者不敢过多质疑,虽然察觉到了一些疑点,例如支付宝转账显示的收款人与对方自称的姓名不符,但都被对方以各种借口敷衍过去,之后也没能深究。
了解案情时,我看到被害人与骗子的微信聊天记录,被害人说话的语气及使用的表情包,都和我以及我的朋友们非常接近,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,也让我意识到了要识破骗子伪装其实也挺困难。
临近毕业,求职是大多数学生踏足社会的第一道难题,不少学生为了找到满意工作,加入了各地的春招秋招群,关注各行各业招聘公众号,使用多个招聘App,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让人看花了眼。
但就我个人的体会,学校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就业时,常常考虑的是如何修改简历,如何提升自身形象,以及教学生如何在面试中展现更好的自己,却往往忽略了第一关,如何辨别看到的招聘信息?
从各个渠道多方验证,借助网络广泛搜寻信息,或者像此案的办案检察官所说的,还未签订合同便要求交钱的,一定要警惕,必要时当面确认是否有办公地址,是否为合法合规的企业。
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接收的资讯多,能轻易识破各种骗局,但其实总有弱点。哪怕能对App上的招聘信息有所警惕,那发在校友群的呢?又或是公司内网的呢?
之前爆出的北京望京二房东跑路案件,受骗的年轻租户有的就是通过公司内网看到了骗子的房源信息,他们对于内网的消息有着十足的信任,但却被骗子钻了空子。
没钱,也有可能上当受骗
在报道诈骗案的新闻评论中,常常看到有人说,骗子这么精明,幸好我没钱可以被骗。但其实口袋空空,骗子也能利用贷款骗你的钱。这几年,有针对学生群体的校园贷,有针对年轻白领的培训贷,而我采访的案子则是招工美容贷。
此案中,被告人在多个招聘平台上以高薪寻找总裁助理为诱饵,再以职位对外在形象有要求等理由让求职者贷款做整形手术。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,都是在车里或酒店大堂同求职者会面,整形机构也是事前联系好的,事后,双方利益分成。
大多数被害人并无多少积蓄,想获得这份高薪工作只能接受贷款,稀里糊涂地便被送上了整容手术台。手术过后,承诺负担手术费用的“总裁”就再也见不上面了,贷款却还得自己还。
类似案子并不少见,骗子的各种套路往往还附带很多细节。例如,出手阔绰的“总裁”当着求职者的面给招聘中间人5万元现金做好处费,中间人不断提醒求职者不要迟到,注意着装等。
针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,他们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案,有个40岁的求职者担心自己年纪大,不适合,骗子便说她更有生活经验,做助理能把“总裁”照顾得更好。